09
2019
-
07
陈占涛:PPP模式下,修建企业造价控制与治理的角色转变
关于修建企业,古板意义上造价治理主要针对的是施工阶段切合施工图设计的本钱治理,加入体例和报批工程结算、决算等造价文件,但在PPP模式下,由于修建企业从施工承包商到投资方角色的转变,其介入的环节必需提前,并且对项目造价治理的控制权和影响力更大。
关于修建企业,古板意义上造价治理主要针对的是施工阶段切合施工图设计的本钱治理,加入体例和报批工程结算、决算等造价文件,但在PPP模式下,由于修建企业从施工承包商到投资方角色的转变,其介入的环节必需提前,并且对项目造价治理的控制权和影响力更大。
PPP模式下修建企业造价控制与治理的转变
造价治理需求的转变,泉源于修建企业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古板模式中修建企业作为施工承包单位,主要是中标后,在建设治理历程中举行造价控制与治理,即对承包工程的条约价、结算价、完工决算价的加入,关于项现在期工可研投资估算、初设概算不加入,基本与其无关且不组成实质性影响。同时由于施工企业的定位所限,其关于造价治理的站位角度是基本牢靠的,以切合划定和标准的施工利润最大化为诉求和起点。
而在PPP模式下,修建企业(或其团结体)中标成为投资方后,将身兼业主(投资方)、设计单位、施工方、运营方等多重角色,从各个角色定位出发,其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显着区别。企业针对投资项目从决议到详细实验都需要对本钱和收益举行重复核算和权衡,试图从各个角度实现项目造价关于项目和企业收益的优化。在项目投资决议阶段,作为投资方需要举行系统的可行性剖析,套用财务剖析模子,投资本钱是其主要的基本测算要素;在设计、施工等阶段,造价治理都将涉及到项目投资本钱控制和企业施工利润的获取。因此,PPP模式下修建企业的造价控制与治理,现实是企业在多重角色下,关于项目各阶段和全生命周期的预期投资和现实投资的所有用度的影响、控制和治理。
PPP模式下修建企业造价治理面临的问题
1 投资人工程造价治理与政府审批程序之间的矛盾
修建企业虽然恒久加入、实验种种建设项目,但往往将重点放在工程施工和治理,不加入项现在期事情,关于工程设计,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手艺方面,在经济方面关注较少,并且恒久以来造价治理的审批都是由政府主管部分主导,企业只在需要体例造价文件和通过审批时才介入,其他环节涉及较少,基本建想程序中的造价控制与治理方法和目的,也基本形成了牢靠模式(理想状态工程造价控制效果见图1)。
在PPP模式下,修建企业中标后作为投资人或中标前作为潜在投资人可提前介入项目造价治理,但实质上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起源设计等前期阶段仍然只能只管影响。由于岂论工可研估算照旧起源设计概算,都需要举行严酷的政府审批,政府在审批中往往仍然以建设方身份去评审项目,从制度到头脑都尚未转变,很难兼顾投资人角度综合考量。这导致修建企业以投资人角色提前举行项目造价治理,在面临政府审批时,很难施展响应的作用和效果。
2 控制投资本钱与实现施工收益之间的矛盾
修建企业同时作为投资方和施工总承包方介入PPP项目。从项目投资的角度出发,为实现项目财务目的,应只管降低投资本钱,即在造价控制上只管下压,以市场上较低的价钱实现项目合规、合标准建设;可是从施工总承包方的角度来看,在重大的本钱压力下举行项目建设,关于质量、进度和清静自己就是倒运的,要实现一定的施工利润就越发难题。
关于古板修建企业来说,为控制投资本钱放弃施工利润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其进入投资领域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借助投资拉动施工项目的市场开拓。修建企业以两个或多个身份面临统一个项目,需要在项目投资本钱和施工利润之间找到平衡,既能够知足企业短期效益,也需要顾及项目恒久收益并抵达投资财务指标。
3 项目收益与投资人企业效益之间的矛盾
一样平常来说项目收益与项目投资人的利益应是一致的,但关于修建企业加入修建类投资项目而言需分阶段详细剖析。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思量,建设期只管压低造价,运营期一直提升营业收入,进而提升项目整体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大幅度的压低造价,关于修建企业作为施工承包方来说,项目建设期的营收和利润压力很大,也会影响修建企业整体短期效益。
在PPP模式下,项目周期普遍偏长,至少在十年以上,凭证资金时间价值的换算方法,项目后期的利润分派关于提高企业投资收益水平作用较量小。投资企业若是能提前收回部分投资资金,既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项目资源金内部收益率,也能坚持企业资金富足,维持一连投资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连转动投资。
PPP模式下修建企业造价治理的需求
(1)投资人角色作为第一条理,造价治理是其控制本钱、优化资金流向和节奏的主要手段。企业在估算、概算、预算等阶段都需要对造价举行优化,对政府审批施加合理影响,以较低价钱实现项目建设、功效和全生命周期营运用度最低的目的,并优化资金投入强度和节奏,在知足项目进度需求的条件下平抑投资峰值,减轻投资压力。
(2)设计作为第二条理,是关于造价总体控制的最有力抓手。一方面设计合理可以资助投资人降低建设本钱,并在运营期提高收益、降低维护本钱;另一方面,合理设计和优化可有用降低施工难度,阻止进度和本钱控制危害,包管施工方合理利润水平。
(3)施工承包方作为第三条理,是造价能否落实的要害,一方面其需对本钱严酷控制,严防本钱失控,在包管项目需求的条件下预留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需按项目投资策划控制资金使用节奏,配合投资人实现资金投入妄想,实现施工进度与资金注入基本匹配。
(4)另外,关于修建企业整体而言,造价治理的还涉及施工利润和投资拉动利润的内部核算问题,分层核算差别条理和阶段的收益关于调动企业内部各实验主体起劲性和绩效审核具有主要意义。
PPP模式下修建企业造价控制与治理建议
从以上需求出发,企业在造价治理中必需要思量到各条理、各阶段的盈利、审核需求,坚持“分层核算”原则,在各条理内设置响应的造价控制目的,利于造价控制的详细执行和效果评价。但作为企业整体和投资方,也需坚持上下“一盘棋”的整体调控头脑,关注“项目全生命周期收益最大化”和“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项目收益才是各条理收益的基础和主要泉源,企业整体利益则是各项事情的最终目的。
1 项目收益与企业效益最大化
修建企业在PPP模式下治理项目造价需要注重两个问题,一是现实造价凌驾招标价或凌驾初设概算的危害,二是造价治理未能实现最大化企业投资收益和施工收益。第一个问题需要企业指导项目公司,在组织前期事情时对项目投资内容做严密剖析,并对征地拆迁、质料价钱、人工等影响因素保存适当余量,对现实工程造价做出明确预期,并以此严酷控制施工本钱。第二个问题要求企业在各阶段造价治理中保存合理利润空间,尽早实现合理资金回流。
由于修建企业作为投资人中标组建项目公司后,由项目公司自行组织执行设计、施工、运营,在造价控制和获取收益上有着自然优势。纯粹的投资企业组建的项目公司,一样平常只能依赖运营阶段取得运营收入收回投资并取得收益,但修建类企业从组织施工总承包与治理阶段就可以获取建设期收益。凭证相关划定,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概算凌驾估算10%以内可由行业主管部分批复即可,不必修编和重新审批工程可行性研究。修建企业在影响概算的历程中应趋向坚持概算合理充分,以此包管项目实验资金富足,并为后续实现施工利润预留空间。施工图预算也应只管靠近起源设计概算,坚持概算下的资金额度。但在施工历程中,仍需遵照价值工程原理,对工程本钱严酷治理,实现较低的现实本钱和施工利润最大化。
由于现在各大修建类企业关于内手下属法人公司(投资单位和施工单位)执行划分核算,应熟悉到该类项目较高的施工利润不是纯粹依赖严酷的施工治理能够实现的。施工单位利润可参照市场普遍利润率计取,剩余部分可计做施工逾额利润或投资拉动收益。
2 阶段性控制与自动控制相团结
阶段性控制是指在造价治理的主要节点,即工程可行性研究、起源设计、手艺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和完工验收等阶段,对响应的投资估算、概算、修正概算、预算、条约价、结算价、决算等造价文件举行影响和控制。在现在征地拆迁、质料费、人工费都一连大幅上涨的配景下,修建企业作为潜在投资人应起劲介入项现在期造价文件的体例和政府审批历程,影响政府主管部分实验适当宽松的估算、概算审批标准,为后期施工阶段保存较为富足的资金额度。
自动控制指工程造价控制不但要反应投资决议、反应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造价,还应有另外两层寄义,一是要能够影响投资决议,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自动地控制工程造价,二是不但能够遵照各个阶段的造价文件,并且在造价文件的基础上,在现实执行中起劲使用要害造价因素,优化施工,节约用度,降低建设本钱。
3 全生命周期造价治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治理遵照价值工程的原理,强调对整个建设期的制作本钱与运营期的维护本钱举行综合考量,以全生命周期本钱最小的计划对投资和造价举行控制。加入对运营期维护本钱的思量后,该造价治理方法已经显着凌驾了古板造价治理的时间跨度。关于修建企业而言,以往在建设阶段较少思量维护事宜,虽然对维护事情很是熟悉,但缺乏前后综合的本钱思量。在PPP模式下,由于投资人认真运营维护,以是更需要修建企业施展工程手艺优势,综合思量种种相关因素,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就系统剖析后期可能需要维护的重点区域、单项工程等,在计划比选和投资决议时综合考量,从全生命周期跨度举行造价优化。
周全造价治理强调周全思量项目相关种种要素的影响、各阶段的造价、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且项目利益相关方都要加入,内在主要包括全历程、全要素、全加入方,是将现有造价治理头脑和要领的综合集成。在实践中,在设计、施工条约中设置节约奖励条款,建设较为客观、可评估的激励机制,可将项目相关方和其涉及要素纳入到统一的造价治理理念中,实现较为周全的优化方法。